「比起收到現金,人們寧願與他人分享自己的資訊」《強大內心的自我對話習慣》 – 閱讀紀錄草寫34

Hilary Lee
Apr 17, 2023

你是否曾經嘗試在與家人或伴侶大吵之後,回過頭想要認真做完剛剛做一半的事,卻發現自己怎麼樣都沒辦法專心;或者早上跟辦公室的同仁有了爭吵,越想越生氣,晚上回到家裡又忍不住對家人大發脾氣,既使心裡很明白他們其實並沒有做錯什麼,只是因為情緒上頭,看任何事情都不順眼⋯⋯

這些都是由於負面情緒不停的在腦袋裡面反芻,搶走了我們的專注力、讓我們無法冷靜的看待事情。除此之外,在腦袋裡不停盤旋的負面情緒更會影響我們的身體健康,誘發身體的發炎及應與基因,長期對身體造成損害。

但是

我們要怎麼做才能夠停止負面的情緒在腦袋中不停盤旋呢?

這本書提供了幾個具體且有用的建議:

首先,稍微拉開距離。

先退一步吧!讓我們想像自己是牆上的一隻蟲,遠看整件事情的發生。本書作者有特別強調,這與冥想的概念不太一樣,我們並不是純粹的旁觀,而是採取遠距離的互動。

「以旁觀者的角度看待事情能夠抑制心血管系統在壓力下的戰逃反應,減少大腦的情緒活動,在受到挑釁的時候感受到的敵意與攻擊性降低。」

另外一種,是時間層面的保持距離。

現在的你,回想起在學生時期發生的糗事、與同學之間的爭吵、或是挨父母老師的種種責罵,是否已經覺得沒有什麼,甚至會突然笑出來,覺得一切根本就沒什麼。

這就是時間的力量。

當我們為現在的事情困擾,我們就去想像10年後的自己看待這件事情,會有什麼樣的看法?心情與心態將全然不同。

接下來,我們可以試著把自己當成別人。譬如寫日記可以讓我們一個作者的角度來敘述自身的經歷,或是用自己的名字與自己對話,可以讓我們脫離自我中心的困境。

「葵,你可以做的到!」

大自然是你的朋友

無論是身處在大自然的環境中,甚至是只看著大自然環境的圖片、影片,聽著蟲鳴鳥叫的聲音、海浪與下雨聲的ASMR,都可以幫助我們放鬆情緒、提升注意力。

在遼闊的大自然環境中可以讓我們感受到自己的渺小,因而產生敬畏感,這樣的感受可以讓我們脫離自我中心。

對事物的信念

肯定有許多人聽過這樣的事情:病人去看醫生,並表示自己的身體非常不舒服,醫生進行的檢查,但是並沒有查出任何異樣,於是僅開立了一些營養補充品作為處方,但病人就感覺自己的身體好了很多。

像這樣子的安慰劑效應,雖然不是對所有的病灶都有效,但是他確實是能夠減輕某些程度的身體與心理痛苦。由此可見信念的強大力量。

「光是相信他能讓我們感覺好轉,就真的能讓我們的感覺比較好。」

同樣的,在人們遇到重大事件、以自身力量難以解決的困難以及面臨強烈的悲傷時,往往會尋求一些宗教以及儀式的支持。例如:即將上場比賽的運動選手、面對親人病危的莫可奈何的家屬。執行儀式不僅能夠幫助人們分散注意力,避免沈浸在緊張情緒導致表現失常、或是因為難過而無法正常生活;同時儀式更加深人們相信有能力自己克服難關的信念,擁有更穩定的內在情緒。

儀式與習慣的不同:儀式有一套固定的行為,依照固定的順序進行。習慣則不一定。

親密接觸

與我們信任的人們有身體接觸,可以讓我們感覺到愛與安全感,同時能夠啟動大腦的內分泌,以緩解生理壓力。

這樣的接觸不限於人,甚至與物品之間的接觸也會產生作用。例如抱抱心愛的小熊玩偶、蓋著那條屬於自己的小被被,都能夠幫助人們減低焦慮以及孤獨的感覺。

很幸運地,在我最需要解決內耗問題的時刻,這本書就這樣出現在眼前了。作為一個非常敏感,而且極度在乎他人眼光的完美主義者,在父親的麻將館工作對我來說是一件頗為痛苦的事情:永遠無法滿足客人的需求、對於生意的不穩定存在著焦慮、難以自在的與他人相處⋯⋯,這些都是我一望逃避做服務業的原因,但現在已然不得不面對、且迫切需要釋出行動解決這些問題。

這本《強大內心的自我對話習慣》用詞淺顯易懂、並且利用大量的情境敘述,帶領讀者用去回想曾經身在內在負面情緒迴圈時的無力感,並帶入隨手可得的親身實例,來幫助說明解除「小對話」其實並不困難。

我相信,只要我們只要多加練習,便能夠漸漸不再被負面情緒綁架、在心流狀態穩定發揮潛能,一次次超越自己。

--

--

Hilary Lee

熱愛閱讀 · 參觀展覽 長照 · 投資創業 · 藝術設計 Instagram: notebykuei